內容提要【故宮現狀】熱度:373
1. 故宮的旅游開發現狀
一方面,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激勵下,故宮博物館可以借助互聯網和新技術的平臺,將其所擁有的優秀文化資源與公眾分享,把傳統文化的內涵用富有創意的方式普及并傳遞下去,從而培養更多愛傳統文化的年輕人。
另一方面,互聯網公司希望能有更多IP資源,提升整體內容的文化品位,同時還可以借助故宮博物院和國博的強大品牌影響力和流量,提高競爭門檻。
2. 故宮的旅游開發現狀調查
1、游故宮最好避開所有節假日,盡管故宮占地72萬平方米,每日限流8萬人,但假日旅游的狂熱。
2、故宮門票在官網及各大旅游網站均可訂票,最早可以提前10天訂票,實行實名制,需登記身份證信息,如果現場購票,一定不要忘記帶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北京(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的遺址。1961年,經國務院批準,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3、故宮博物院全院禁止吸煙 。
4、參觀時要注意尊重文化遺產,保護文物古跡 。
5、展廳不能使用閃光燈和三腳架拍照,不攜帶寵物進院參觀,做文明的參觀者。
6、聽從疏導,有序參觀。
5、保護好隨身攜帶的貴重物品。
3. 故宮的旅游開發現狀論文
故宮是中國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木質結構古建筑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后三宮為中心,以及東西兩側的東六宮和西六宮,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之所,也就是俗稱的“三宮六院”。
其中景點有,神武門,神武門在明朝時為“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稱“神武門”。神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只有五開間加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神武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F神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
東、西華門,東華門與西華門遙相對應,門外設有下馬碑石,門內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橋1座,橋北為三座門。東華門與西華門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紅色城臺,白玉須彌座,當中辟3座券門,券洞外方內圓。城臺上建有城樓,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城樓面闊5間,進深3間,四周出廊。
太和門前有面積約26000平方米的廣場,內金水河自西向東蜿蜒流過。河上橫架五座石橋,習稱內金水橋。廣場兩側是排列整齊的廊廡,習稱東、西朝房,并有協和門(明代稱會極門)和熙和門(明代稱歸極門)東西對峙。
東側廊廡在明代用作實錄館、玉牒館和起居注館,清代改作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和內誥敕房。西側廊廡在明代為編修《大明會典》的會典館,清代改為繙書房和起居注館。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自建成后屢遭焚毀,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見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4. 故宮旅游發展歷程
北京故宮,全名北京故宮博物院,舊稱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宮殿,是中國古代漢族宮廷建筑之精華,無與倫比的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筑之一。它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間,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
北京故宮由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明代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占地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東西寬七百五十三米,南北長九百六十一米。周圍筑有十米多高的城墻,并有一條寬五十二米的護城河環繞,構成了“城中之城”。宮殿建筑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
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中國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和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5. 故宮旅游價值分析
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它坐落于北京市中心,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明代皇帝朱棣,以南京宮殿為藍本,從大江南北征調能工巧匠和役使百萬夫役,歷經14年(公元1407—1420年)時間建成的。
歷史價值有:北京故宮有35萬件,一級品1100多件,二級品約5.6萬件,還有上世紀以來在全國110多個窯口所采集的3萬余片陶瓷標本。北京故宮藏歷代銅器1.5萬余件,其中先秦青銅器約1萬件,有銘文的1600余件,這三個數量均占中外傳世與出土數量總和的1/10以上,是國內外收藏中國青銅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
6. 故宮旅游發展現狀
北京故宮旅游價值:故宮博物院的一些宮殿中設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玩物館、珍寶館、鐘表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展覽等,占全國文物總數的六分之一,為國內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中很多文物是絕無僅有的無價國寶。故宮古建筑群,由朱橡皇帝親自策劃營建?,F存規模之大,構造之嚴謹,裝飾之精美,文物之眾多,在中國古建筑中絕無僅有,是世界著名的皇宮建筑群。
故宮博物院的創立,具有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民主革命的又一勝利,是對復辟勢力的一次致命打擊;其二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的一個偉大業績。民國十四年(1925年)10月10日舉行故宮博物院成立典禮。博物館是以文化教育為目的,收藏、研究、展示和保存實物的機構。將作為君主法統象征和僅供皇帝觀賞享用的珍貴文物,變為全民族的共有財富。故宮博物院成立時,就制定了《故宮博物院臨時理事會章程》。民國十七年(1928年),國民政府頒布了《故宮博物院組織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關博物館的法律,后來又頒布了《中華民國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條例》。這兩份文件在故宮博物院的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標志著博物院已由草創走向成熟,也是中國博物館事業走上正軌的開端。
7. 關于故宮的歷史現狀
一、北京故宮的外觀
故宮從外觀看設四個門,南門正面是午門、北邊是神武門、東邊為東華門、西邊為西華門,四個門均建有重檐廡殿頂門樓。故宮的四個角,都布有結構精巧,外觀秀麗的角樓。整個建筑群按南北的中軸線為對稱布局,層次分明,主次有序。
二、北京故宮的結構
故宮全部建筑由"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組成。“外朝”由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組成,三殿均建筑在8米寬的巨大平臺上。其中的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是皇帝舉行即位、誕辰、大婚、冊封、節日慶祝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
三、北京故宮的歷史變化
北京故宮是明朝成祖朱棣決定遷都北京時(1406年),開始動工修建,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為明清兩朝皇宮所在地,先后有24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執政。第一位是明永樂皇帝朱棣,最后一位是清宣統皇帝溥儀。
四、北京故宮的相關故事
清代后期,國運多舛,北京故宮原內府藏書畫總數在萬件以上,后遇英法聯軍火燒西郊諸園、辛亥年間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戰禍頻仍之際,無數國寶因各種原因流失海外,但此間最令人扼腕的,是遜帝溥儀主動出賣國寶給外國人。
辛亥革命后,溥儀退位,享受民國政府優待,居住紫禁城內廷長達13年,太監們又監守自盜,為籌劃出宮后的生計,偷偷倒賣宮中珍貴文物;溥儀本人也以賞賜的名義,將宮內收藏盜運出宮。
擴展資料
北京故宮的特點:
北京故宮中軸線排列著午門、三大殿、后三宮等重要建筑。文華殿、武英殿、東西六宮等排布在中軸線主要建筑兩側。而在每一個宮殿的院落中也是嚴格按照中軸線布局宮門,前殿、后殿依次排列在院落的中軸線上配殿則分布在兩側位置。
中軸對稱布局建筑的從屬關系,明確體現得是皇權的至高無上和宮殿的尊嚴華貴。除了上述的三項宮殿設計理念外其實還有包括 三朝五門、法天象地、陰陽禮制等諸多思想都影響著宮殿建筑的布局方式與細節形制。
8. 故宮文化旅游發展現狀
故宮建設歷史近600年,雖經歷幾朝修建,地面建筑物輝煌燦爛,但整個故宮的市政配套基礎設施變化不大。由于故宮受到過多游客的“青睞”,故宮的一些路面、臺階磨損嚴重;游客呼出的大量二氧化碳,也對局部裝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客觀現實告訴我們,開發故宮旅游資源,已經對故宮造成了傷害。旅游產品不同于其他產品,特別是以“世界文化遺產”打造的旅游產品,它的價值除了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還有它的獨一無二和不可再生性。
9. 故宮旅游業的發展
紫禁城宮殿建成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建成已整整600年。紫禁城宮殿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在600年的傳承中,匯集了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
文化旅游產業是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學術界和一些省市政府部門對文化旅游產業的認識存在泛化現象,許多人把旅游業主體都作為文化產業的組成部分,包括旅游交通企業、旅游住宿企業、純自然的觀光型景區等。
其實,這是把旅游文化與文化旅游混為一談。真正的文化旅游產業主要是由人文旅游資源所開發出來的旅游產業,是為滿足人們的文化旅游消費需求而產生的一部分旅游產業。它的目的就是提高人們的旅游活動質量。文化旅游的核心是創意。特別強調“創造一種文化符號,然后銷售這種文化和文化符號”,并強調文化旅游的“文化”是一種生活形態,“產業”是一種生產行銷模式,兩者的連接點就是“創意”。因此,文化旅游可以理解為“蘊含人為因素創造的生活文化的創意產業”。
10. 故宮旅游資源的特點
1、結構特點:整體及細節強調對稱性,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獸,生動形象,栩栩如生。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墻,相對排列,秩序井然。
2、設計理念: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故宮以天上的星辰都是規劃相對應,以此來突出皇權的合法性和至高性。它嚴格按照“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造原則建造,在整體和功能上,體現出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筑之一,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北京故宮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據統計總共達1862690件之多,統稱有文物100萬件,占中國全國文物總數的1/6。故宮的一些宮殿中設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繪畫館、分類的陶瓷館、青銅器館、明清工藝美術館、銘刻館、玩具館、文房四寶館、玩物館、珍寶館、鐘表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展覽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藝術珍品,是中國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
11. 故宮的旅游開發現狀分析
隨著北京市疫情逐漸穩定,北京故宮博物院游客流量開始逐日增加。故宮博物院嚴格執行限流開放、預約購票、佩戴口罩、游客須持有72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并配合測溫和健康寶查驗。
根據北京市防控要求,北京地區博物館、景區全面提升疫情防控措施,嚴格落實“限量”“預約”等舉措,防止人員扎堆聚集、日接待人數下調至常規接待量的60%。
東華門大街上的客流不多,但幾家漢服體驗店里,工作人員正忙著為顧客精心扮裝——這是故宮旅游生態鏈的衍生品。東華門大街和故宮筒子河的交匯處,是通往故宮午門的必經之處,“溫馨提示”牌上寫著:故宮不出售當日參觀票,請提前預約門票。
在本輪疫情發生之前的7月上旬,針對暑期故宮門票“一票難求”的情況,故宮博物院發布提示:故宮實行預約參觀,門票于參觀日前10天的20時開始預售,每天預售門票3萬張,售完為止。觀眾可提前通過故宮博物院網絡售票網站或微信故宮博物院觀眾服務號實名預約故宮門票。
午門廣場的地面上顯示出指示標志——“預購門票后請前往預檢區”,午門檢票處南側的西長房,開設了多個預檢核驗窗口。每個窗口前排的人都不多,地面上有間隔一米等候線,人與人之間自覺隔開距離,工作人員在一旁解答相關問題并觀察是否需要幫助。核驗窗口的工作人員要求游客出示身份證登記信息,游客還需要出示北京健康寶中的“自查詢”一項,但不需要掃碼登記和出示行程碼。整個核驗過程方便快捷。
“預檢”仍然是目前故宮游覽的重要環節。據了解,故宮已經與北京健康寶系統完成對接,在得到觀眾授權后,即可在購票過程中進行北京健康寶健康狀態核驗。工作人員稱,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目前還是需要現場實時核驗激活。之后,觀眾到午門兩側檢票處,刷身份證、檢測體溫后進入故宮參觀。盡管增加了“預檢”一項,整個入院過程仍可在5分鐘內就可完成。
故宮博物院“陶瓷館”創建于1952年,最初位于慈寧宮,此后,幾經遷移和改陳。經過兩年多的籌備,最新改陳的陶瓷館在武英殿區與觀眾見面。以中國陶瓷發展史為綱,展示中國陶瓷約8000年延綿不斷的發展歷程。“五大名窯”和明清兩代御窯瓷器是故宮博物院藏瓷的精彩亮點,展出陶瓷文物年代的下限延長至民國,一級展品超過總數的三分之一。館內工作人員舉著牌子來回走動,牌子的正面是戴著口罩的示意圖,反面是“請不要扎堆,保持距離”。
武英殿東、西配殿按功能展出清代宮廷大婚、祭祀、進膳、陳設和賞賜、萬壽、宗教用瓷等內容,雍容華美的瓷器襯托出莊嚴的儀式感。院內西北隅的浴德堂則專門展示故宮博物院藏外銷瓷,在這里能夠感受到中西文化融合的端倪。在每一個優美的轉角都能遇到鐘情故宮的游客。